让渠道砌护像“搭积木”一样便捷高效,10月16日,记者在青铜峡灌区现代化更新改造工程2025年第二批项目暖泉渠更新改造现场见证了这一幕。这种新型L型预制构件施工技术在宁夏首次实现规模化应用,在今秋水利工程建设中,将有69228块L型构件铺设在73.777公里的干、支渠上,为解决灌区改造中的老大难问题提供新方案。
在暖泉渠施工现场,不见传统工地支模浇筑的泥泞与忙乱,只见大型吊车将规整划一的L型混凝土构件轻巧吊装到位,工人们随后进行精准拼接,工序流畅,现场整洁。宁夏水利工程建设中心规划计划科工作人员邹璇介绍,这一“新神器”的应用,实现了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资源节约的协同:它通过工厂化预制,从源头上确保了混凝土强度和外型精度,工程质量远胜传统手工现浇,渠道寿命大幅提高,运行维护费用降低;构件提前预制、现场拼装,保护渠畔林木,更是将现场工期压缩了约一半。
长期以来,宁夏灌区改造面临“三难”:渠道砌护未达使用年限即出现破损,影响行水安全;渠边土地被侵扰,改造空间难拓展;行水期与施工期交织,有效工期难保证。宁夏水利工程建设中心引入并创新改良了L型预制构件对称拼接技术。今年初,该中心联合设计单位专程赴黑龙江省取经。然而,考察团队发现,当地技术应用于宁夏还存在“水土不服”。“我们遵循‘四水四定’原则,结合宁夏水资源禀赋,对原有技术进行了全面升级,提升这项‘外来技术’在本地环境下的抗渗性和耐久性。”邹璇说。这项新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为青铜峡灌区改造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更为全区水利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借鉴。(记者 裴云云)
10月20日,记者从宁夏中宁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了解到,自2022年中卫市实施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以来,该中心通过三年深耕细作,投入845万元打造母婴保健中心及产后(盆底)康复中心,同步推进硬件升级、人才培育与服务优化,不仅让县域内孕妇无需再奔波区市做产检,更让产后康复、儿童保健等服务实现“质价双优”。 截至2024年,该中心门诊服务人次较2022年增长39%,孕产妇死亡率连续两年保持“零发生”,为全县20余万妇女儿童筑起了“家门口”的健康屏障。…
活动现场。人民网记者 梁宏鑫摄 人民网银川10月20日电 (记者梁宏鑫)10月19日,2025年贺兰山金秋红叶徒步嘉年华暨迎重阳文化系列活动在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森林公园启幕。…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